
上一篇有说到衬线字体(serif)和无衬线字体(sans-serif)。
生活在各式各样应用程序的世界里,大部分常用到的字体都是sanserif。使得我曾经一度都认为在app的设计当中,选择字体首要就是应该站在sanserif的战队里。毕竟在方寸之间目之所及之处,我们需要的难道不是方便快捷而又准确无误地浏览到文字吗?
但这个时候我似乎没有意识到,为什么在传统印刷品中,人们更倾向在长篇文章和正式的场合当中使用serif。所以为了营造出方便阅读的舒适感这一点来说,可能并不是我一开始所想的那样。
也许之前屏显字体之所以大量运用sanserif是由于分辨率不足而导致serif并不能拥有很好的显示效果及其传达目的。那么,在如今技术门槛逐渐拉低的现在,是否能够让serif一展拳脚了呢?
今天扒一扒那些使用serif的app,我会尽量以中文为主😜。
阅读类




拥有最美下划线之称的Medium在其app端与网页不同,中文显示其实不是serif。
传媒类

在Dine的官网当中看到为港媒设计的app端传媒,据说是大中华地区唯一可以做到中立的媒体平台。所以,我们是不会在中国区搜到这样一款软件的。对于这样一款产品,网友形容“如此有深度有态度不偏激尊重自由讨论,而且还能保证设计优雅,字体排版精致的新闻网站/app,似乎很难在华语地区看到了。”好的设计会帮助产品传达内容。这一点,在同样是传媒类且同样使用衬线字体的澎湃新闻客户端,在排版运用与最终效果上来讲,可能会不及端传媒一些。
艺术类

中国味




我们既是设计者,又是被其他设计影响的使用者,传播的力量之大似乎远超出我们的感知范畴。做“正确的事”变成了一件不容妥协的决定。
字体选择方面,今天只是大概方向上的分类,对于细节深处的挖掘似乎才刚刚开始。serif or sanserif 只是一种选择,重要的是在选择的背后是怎么样的逻辑。为何选择这样一款serif,以及如何设计才能让这款字体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目的,传达出我想要传达的信息,这些都是待解决的问题。
个人感觉,sanserif 比 serif 阅读速度更快,在手机端想要做到快速阅读的话前者更合适。但有时候快不一定就更好,像榫卯,文字内容不多,从阅读效率上来讲差别不大。但换用合适的无衬线体的话更能够营造一种精致、古典的氛围(为此文字还是竖排的),权衡之下明显无衬线体更优。至于阅读类 app,就见仁见智了。我是倾向于无衬线体,但似乎用衬线体能使文章更有书卷气,要看所载内容的深度了。
嗯,我觉得呈现的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,没有什么绝对的答案。都是已然存在的产物,只是觉得被各种设计深深影响下的现在,能够主动的设计影响别人的东西,好像真的是身负重任呢。